May
2022
翻译是一门复合学科,具有较强的实践性,提高译者能力非常重要,需要终身学习,不断超越自我,融国学、西学为一炉,从而养成在影响翻译的纷繁复杂的诸多因素中不迷失自我的能力,才能分清主次、辨别真伪、把握大局,并且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,制定恰如其分的翻译策略。新时代译者既需要形而上的哲学思辨能力,也需要形而下的具体办事能力。
中西哲学思辨能力
国学具有一定的概括性,其特点是简洁、概括,融激情与理性为一炉。 同西学相比,国学不连贯,不解释,不说明背景和适宜范围,也不提供细节与证据,根本谈不上量化,只靠各人根据各自经验自悟。不同阶级、不同年代、不同阅历的人对其感悟不尽相同,甚至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感悟也不尽相同。这种概括性、笼统性、暗示性正好能适用于原作者、原作、译者、译作、不同群体读者、出版社、赞助人之间的千变万化、稍纵即逝的复杂关系。
从形式上看,翻译是语言的转换,而语言是世界上**复杂而又无法捕捉的:
Words….are the wildest, freest, most irresponsible, most un-teachable of all things. Of course, you can catch them and sort them and place them in alphabetical order in dictionaries. But words do not live in dictionaries; they live in mind.
译者能力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:译者能力越高,翻译作品的质量也就越高。这既是老生常谈,也似乎是天经地义的。重视译者能力秉承了国内传统哲学的精髓——追求人生修养、人生境界。国内哲学强调天人合一、内外合一、知行合一,人生修养是探索事物规律的必要手段和动力源泉。只有正心诚意修身,提高修养,才能明心见性,善于发现规律,乃至正确运用规律。生活充满矛盾和忧患,人生充满荆棘和坎坷,修身养性、志存高远,才能心明眼亮、抵制庸俗、追求卓越。从翻译实践角度看待天人合一,就是要强调理顺原作者、原作、译者、译作、不同群体读者、出版社、赞助人之间的复杂关系,克服非此即彼的狭隘心态,统一把握全局。从内容上看翻译是涉及各门学科的复合学科,翻译的内容是计算机,计算机学科的内容就起主导作用。对于千差万别的各种学科而言,根本没有包罗万象、恒定不变的规律,各种因素错综复杂,但又彼此相连。国学的高度概括性使其正好适用于翻译研究,并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。
观念越明确,概括性就越差;理论上越模糊,实践上越灵活。大智慧的老子认为可以用言辞表达的道,就不是常道,可以说出来的名,就不是常名;老子常从“无”中去观察道的奥妙;从“有”中观察道的端倪。按照老子的说法,翻译理论形形色色的名,都不是常名,都没有穷尽翻译实践,因而有这样那样的局限。译者面对千变万化的翻译表象,需要养成善于把握全局的国学修养——这种貌似法无定法,从而超越一切死板、僵硬的规则,以不变应万变的综合能力,是经过千锤百炼磨练而成,非一朝一夕能达到。季羡林先生对东西方思维差异作了以下评述:西方的思维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分析,而东方则是综合。..….西方自古希腊起走的就是一条分析的道路,可以三段论法为代表,其结果是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;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。东方的综合,我概括为八个字:整体概念,普遍联系。有点模糊,而我却认为,妙就妙在模糊。
这里,季羡林先生承袭了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广义的“天人合一”是包罗万象的学说,强调主客体相互融入、相互渗透,坚持根本同一,泯灭一切差异。国内传统哲学重经验、重全局、重整体,同现代西方翻译研究重细节、重分科、重证据的研究方法恰好形成鲜明对照。二者并非水火不相容,而是相容互补、相得益彰,学贯中西正是对合格翻译的基本要求。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复杂性(complexity)科学研究是对简单性(simplicity)研究的拓展。简单性研究以分割和还原为主要方法,以确定性和普适性为目标。事物的复杂性和简单性同属事物的不同方面。
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;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,都在强调变化。形而下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,而形而上的智慧则是永恒并超越时空的。译者既需要形而上的“道”,也需要形而下的“器”,既重学又重术,才能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游刃有余。
目前翻译研究上西方学术明显占强势,其理论框架被众多翻译研究机构和大学广泛引进,翻译研究系统与翻译学术框架都受到了西方理论的左右。目前是“西方理论+国内解读”的套路。搬用几句西方理论的术语、观点、概念,就是赶超国际水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,西方理论是否正确,也要经过实践检验。是要把别人的思想融入自己的主张里,而不是乱堆概念吓人。每一种理论都以否定前人为起点,而以被人否定而告终,近三四十年西方翻译理论层出不穷,令人眼花缭乱,片面强调某一方面,只是片面局部,没有全局观。把某几个外国理论捏在一起,马上形成某某翻译学、新学科;填补空白,为理论而理论绝对化是理论研究的绊脚石,总有学者“唯西方理论是听;唯西方理论是听的绝对化态度显然是不妥当的;将西方理论与国内理论对立,一味追捧西方理论;用西方翻译理论或概念,如目的论、异化归化、关联理论、功能对等、语篇衔接等有助于翻译理论的诠释与普及,但是不能得出有效对策,缺乏翻译理论的创新性和翻译实践的指导性。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论文在现有研究中所占比例较大,重复与模仿现象严重,并且有愈演愈烈趋势,这对提高中央文献翻译研究水平是不利的。由于只强调赞助人意图、社会影响,轻视原文,甚至鼓吹“原文死了”,导致了舍本求末,忽视翻译过程,充其量也只是和翻译有点关联的纯文化研究,对翻译实践毫无具体指导意义:“什么都是,就是不是翻译” ;分析的重要使命已经完成,坚持这种分析的方法今天只能产生教条式自我分析…..必定会向综合回归。
总之,中西哲学修养是新时代译者必备能力与修养,是翻译实践与研究的基础,也为其提供必要的世界观与方法论。
翻译实用能力
除了上述明辨是非的哲学修养外,译者的素质和能力还包括:语言文化能力、生理心理能力、使用工具能力、选择策略能力、理解文本能力、抓住主题能力、跨语转换能力等,具有一定的复杂性、异质性、近似性、开放性、创造性、情景性、历史性,其中转换能力起核心作用。翻译能力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, 翻译能力的社会属性极强, 而主观上个体译员能力也渐进式发展, 随翻译经验的增多而提高。双语能力和文化知识等是在任何年代从事翻译活动所必需的, 被称之为历时翻译能力。另外, 有些能力是随时代的发展而新增的, 如翻译软件运用能力、网上信息检索能力等, 被称之为共时翻译能力。历时翻译能力和共时翻译能力也非界限分明, 比如把专业知识归到共时翻译能力, 不是因为古代翻译活动不需要专业知识, 而是现代社会对之更加需要和重视。两者与职业翻译能力的关系如下:翻译能力=历时翻译能力+共时翻译能力。
双语文化修养和双语修养同等重要, 因为具体字词只有在文化里才能发挥作用。文化知识包括源语文化知识和目的语文化知识。狭义上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信仰、价值观、风俗习惯、生活方式以及所积累的知识, 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。跨文化认知能力包括直觉、注意、记忆、概念、原型、联想、想象、思维、情感、创造力、信息加工、逻辑推理、解决问题、运用策略等。不管译者意识与否,认知在翻译过程中都在默默地发挥作用,协调各方、统筹全局,译者的综合认知能力在翻译活动中发挥了指明方向的根本性作用 , 它决定翻译质量的优劣。
历时翻译能力主要包括双语知识、文化知识、风格知识、认知能力。无论科技如何日新月异,翻译软件如何层出不穷,这些能力依然是译者**基本的修养。双语知识包括句法、语义、语用知识、双语写作能力、修辞知识、衔接连贯、文本分析能力、双语交际能力、双语间的共性和差异等。
共时翻译能力主要指在全球化环境中译者所具有的必备素质, 如职业知识、翻译工具的应用、网上信息检索等。也包括新环境下译者更应侧重的能力或素质,如专业知识、实用翻译理论与技巧、文献编辑能力、基本管理能力、自我评估能力、快速学习能力、团队合作精神、生理心理承受力等。专业知识指各个具体领域的知识, 如文学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商贸、旅游、出版、科技、法律、医药等。
当今社会知识分工越来越细化、深化, 不可能要求译者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, 故有必要精通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, 使译者主要从事专门领域的翻译。翻译职业知识包括对翻译行业、翻译市场、翻译公司、翻译公司管理、翻译服务规范、翻译服务流程、翻译职业道德、翻译速度和质量监控、翻译人才职业规划等。
翻译工具运用能力,包括翻译记忆软件(如Trados、 术语管理软件、本地化工具、语料库、因特网、在线字典、文字处理工具、桌面排版工具、文档转换工具、纸质字典、工具书等,翻译工具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, 是共时翻译能力**典型的组成部分, 也是当代译者必备的修养。
信息检索能力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检索、图书期刊检索、特种文献 (专利、科技报告、学位论文 )检索、检索工具、检索策略和技巧等。信息检索主要为了准确地翻译, 比如检索平行 /可比文本、专业术语、基础知识等。文献编辑能力指能够根据一定的目的对相关信息或材料进行优选、优化、提取等。译者很多情况下面临诸多选择,需要根据客户要求重组原文或提取相关信息后才能进行翻译,译后还要进行反复修改、审校、排版等。这就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文献编辑能力,包括增、减、编、述、缩、并、改等。
随着翻译运作的规模化、批量化、**化,现代译者需要高超的管理能力,以便对项目、译员、术语、稿件、工具、质量、信息资源等进行管理,科学地协调、掌控整个翻译项目的过程、质量、速度。
翻译决非是一个从原文到译文的直线型过程, 而是需要不断增添、补充、删节、润色、反馈的复杂行为,因此译者要有自我评估能力。此外, 译者在接受任务前也应对自己的翻译能力进行评估, 以确认是否能胜任具体的翻译任务
快速学习能力指译者快速获取、吸收、消化、加工、储存知识的能力, 尤其当译者面对某一具体的翻译任务时,往往涉及陌生的知识领域和全新的知识概念, 并且常受到交付期限的约束, 不具备快速学习能力是很难立足的。
现代译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。翻译任务往往以项目的形式进行, 在承担大型翻译任务时更是如此。项目翻译一般由项目团队完成, 团队人员包括项目经理、翻译小组、技术人员、审校人员、排版人员等, 各司其职、循序渐进, 共同完成项目任务。
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对译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,高难度、高强度的翻译任务对译者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。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, 译者才能顶住压力、挑战自我、游刃有余,只有自强,才能自信, 而自强、自信是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。
来源: 国内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
- [10-30] 护照翻译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
- [09-25] 翻译公司的误区与解决方案
- [01-17] 法语翻译的收费有什么需要了解的?
- [01-06] 翻译公司提醒日本译者注意什么
- [05-15] 信息化时代翻译技术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研究
- [11-09] 翻译购买须知:翻译标准如何为买卖双方提供帮助
- [07-04] 翻译公司内部使用的商务口译中的有效记忆技巧
- [11-30] 佛山翻译公司:质量是关键,精益求精
-
地址1: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144号科华大厦1002室(创业大厦正对面)
电话:0757-82285965 13318391728
-
地址2:佛山市禅城区魁奇路澜石(国际)金属交易中心大厅一楼
电话:0757-82285965 13318391728